阅读:0
听报道
2020年1月23日,我还在海南三亚看望病危的父亲,这一天我知道台湾超级快速地不允许口罩出口了,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人还都对抗疫之路如何走下去一知半解,疫情数字被提出来也才两、三天,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赫然在脸书做出这一宣布,说是为了“优先供应国内需求”,毫无悬念引发愤怒。
那次,是我疫情爆发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关注台湾,这状况一直延续到前天下午。

(台湾的公立学校至今还在上课。)
前天下午,我的一位台湾籍女友说她真想在一个月后的暑假带两个孩子返回台湾。
她的两个孩子均在美国长大,大女儿今年正好从哈佛毕业,小儿子也满十七岁了。她说有着2378万人口的台湾,如今就快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这吓我一跳。
马上翻查台湾地区的数字,无穷惊骇。一连数月的抗疫下来,和澳大利亚人口相似的台湾到今天,也就是4月12日,仅有388个病例,死亡6人。而人口为2499万的澳大利亚截止到今天的病例为6314,死亡59人,感染人数竟然是台湾的16倍之多。
再看人口密集方面的比对,拿台湾地区跟与其人口密度近似的韩国相比,同样截止到4月12日,韩国感染人数为10512,死亡214人,感染人数干脆是台湾的27倍。
这突如其来的数字组对比给我的振奋远远大于惊讶。此时此刻,美国正在风雨飘摇当中,居家隔离的状况还完全不能确定持续多久,在这个时间点上,台湾地区奇迹昭示这昏天黑地的凶煞还真可防可控,似乎只需按照新冠的纹理步步为营。
如今,全世界只剩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还没停课,台湾的公立学校就在此列。在美国本土都被取消了的3月和4月SAT等美国升学标准化考试,台湾考生炫耀般地一场不拉全部考过。
而身在洛杉矶的我,都已快忘记儿子去学校读书时期,我们一家的生存模式了。

(台湾每日的疫情发布记者会。)
早在1月15日,台湾就将新冠列为“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后又改名为“COVID-19”,自始至终高度戒备。对此,很多台湾人极度推崇他们的防疫专家讲出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行动的不够快,付出的代价就是人命!”
这可真是紧迫得让国家命悬一线的官方意识。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对所谓的“台湾经验”予以了归纳,把它们划分为“四堂课”:
第一课:有效的政府主导公私合作。台湾民间的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相当得力,随着疫情的恶化,地方政府与私人公司合作开展“隔离检疫所”,为无法在家中隔离的民众提供隔离酒店客房。 一些地方政府还设立了“防疫基金”,接受私人企业或团体捐款,以补贴购买保护设备和其他用品。官方还在台湾民众中最流行的社交平台“LINE”中大做宣导,民众并可访问官方账户拿到免费宣传贴纸。
第二课:大众传媒的整合。台湾拥有坚实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疫情期间,官方积极与私人媒体合作,定期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大力播放各种避免感染的知识。
第三课:替代社交礼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社会除了推广“社会隔离”和“自我隔离”的新概念外,人际交流中的握手、拥抱等习惯也已逐渐用替换方式取代。与此同时,官方仍在发布更多的声明,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聚会或旅行。
第四课:识别和澄清错误信息与虚假信息。为防止错误信息的传播,台湾建立了“台湾事实检查中心”,当发现在线错误或虚假信息时,团队在60分钟之内就会对其进行验证,并立即向公众澄清。 这些措施可在防疫中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把这“四堂课”放诸桌面,以我看来,如今的美国大部分已基本做到,唯“第四课”中的“防止错误信息的传播”这点,在各族裔移民充斥的美国,会因对太多种语言无力追踪,不堪大费周章导致无从操作。
那么,应该是政府起步过晚、专家宣导出错和民众轻视防护的三体合一,导致了如今美国疫情的一飞冲天。

(台湾流传的疫情预防文宣资料通俗易懂。)
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回头纵向而看,台湾病例的出现,从一开始以从中国大陆、港澳境外移入为主,逐渐转变到近期的主要来自欧美返台留学生、旅游团。吊诡的是,不同渠道产生的病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这给台湾的“做自己”,带来颇多艰难。
2019年,约有271万中国大陆游客访问台湾,疫情开始后,最后一批大陆团于今年1月离开,而且武汉和台北之间每周都有十趟往返航班,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中台湾还是杀出了一条抗疫血路,通过早期响应、普及性筛查、接触者追踪、综合测试以及对技术的巧妙运用来设法降低感染人数。台湾称呼病例严谨浅显,具有模糊和顺序的协同,叫做“案268”或者“案322”。
以台湾人的细腻,为因应疫情的变化,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的政策也不断变革,有些甚至果断翻转了前期大力宣扬的防疫方法,不固执不羞涩,例如,到底口罩能不能用电锅干蒸后重复使用等等。
在口罩问题上的政策也在随时调整,早在2月7日,“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布讯息,乘坐捷运、公车等大众运输工具不必戴口罩,只需在看病、陪病、探病或者有呼吸道症状时才应戴口罩,认为这样就可以在社会“形成一个保护网”。
不过到了4月4日,政府宣布,民众在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时也应全面戴口罩,未戴并不听劝阻者最高可处罚500美金。
到此时,必须把“台湾抗疫指挥中心”的“总指挥”放入追光灯,他叫“陈时中”。

(牙医出身的陈时中成为台湾抗疫英雄。)
我的前述台湾女友早年毕业于台北私立复兴实验中学,学校是在宋美龄倡导“除凝聚妇女力量支援国策,并普设基层学府”方针指导下创办,因此她周遭一票友好皆为国民党蓝营派系。但此次陈时中的出现,力挽了大局也搅扰了政见,很多铁杆蓝营的人都在庆幸前不久的台湾选举中还好选出了蔡英文连任,如此,才为陈时中的出现做出铺垫。
陈时中1953年12月生于台北,毕业于台北医学院牙医学系,操一口无从遮盖的台腔国语,现任“台湾卫生福利部”部长。在此之前他曾任该部副手,转正之后此次恰正逢时被任命为“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的指挥官。
台湾的新冠防疫战从农历新年一直打到现在,陈时中每天准时主持疫情记者会。听他的记者会,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太过儒雅的医生,声音轻缓、用词温存,但他的倾听八方和铁肩担当,为他强硬地赢得了91%的满意度。很多台湾人都说,如果选举晚一点举行的话,陈时中应该会被选上。
可以理解,救命之恩。
回答“这一次为什么是台湾”的问题并不容易,我也跟好几位身在台湾的朋友进行过分析,总的感觉应该是因为枝节累积导致宏观稳定,当然这和所有台湾人一向的高度自律关系极大。“台湾老百姓的防疫意识都还不错,因为有过抵抗SARS的经验,所以居民家里基本上都还存有75%浓度的酒精、干洗手液之类的用品。”
台湾的追踪系统也很强大,入境时填报的入台地址,政府会有专门“关照”,居家隔离未满14天到处乱跑的,重罚三万美金;填报不实地址导致回访不到的,抓到罚款十万美金。

(台湾的口罩问题也曾历经政策更改。)
宏观而言,口罩不过是口罩,并不能完全解决接触感染的问题,而且台湾要求在所有场合都戴口罩的时机,也仅发生在前不久,难能可贵的是台湾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千头万绪的口罩市场理顺。
抗疫一开始,在防护混乱之时,台湾口罩的分配也曾是一片乱象。但随着疫情提升,状况慢慢理顺,3月5日起,台湾的口罩分配从每人每7天领2片转为每7天领3片,更自4月9日起放宽到每14天领9片。也就是说,台湾目前保证每位居民平均每人每一天半能有一个口罩使用。
不过由于全台医院、捷运、火车等许多场合都要求佩戴口罩才能进入,民间仍出现担忧口罩不够用的声音,“台湾卫生部”最近通告,口罩限购很快就会放开。
很全球地看来,台湾当初备受争议的限制口罩出口,是其全民抗疫走出的第一步,虽然举止难看,却精准地对本地民生起到了基本保护。到今天,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太多国家在走同一条老路。
台湾的口罩虽然供给充盈,却还需要民众花钱购买,在全世界口罩价格水涨船高的今天,台湾的口罩卖价仅为5块台币一个,也就是说,一美元可以买6个。
近期台湾也已开放口罩的网上购买,居民只需把自己的健保卡输入到网站订购,手续完成后会得到一个号码,凭号码就可以去家居附近的便利店拿取口罩。
而民众购买口罩的既往历史,健保卡标记得清清楚楚。“你不能多买,但也不会买不到。”
到最近,台湾的口罩数量稳定到还可以捐赠出去,民间出现了很多图文并茂的帖子,告诉人们怎样往海外捐寄口罩。

(台湾的全民健保卡用途极大。)
说到这里,谈到了另一个关键,那则是“健保卡”所代表的台湾全民健保。
台湾的全民健保一向备受瞩目,拥有99.9%的国民健康保险覆盖率,并被全球医疗保健指数(Global Health Care Index)评为全球最佳系统。
台湾民众每月的健保费只需缴纳600台币左右,折合美金也就是十几二十块。曾经知道我的一个朋友膝关节做了修护手术,手术属于“微创”,病人可从视频中看到医生怎样清除自己半月板里面的骨渣。结果,单膝手术的花费只有大概七、八千台币,差不多仅为200-300美金,这个花销还包括住院三天。
对于每位65岁以上的老人,健保每月还会补贴500多台币,这使得最需要医护照顾的老年人,每月缴费更少,扣减下来仅几块美金而已。
综上所述,几言蔽之,此乃听得如雷贯耳的全民健保。
防范得当、民众小心加上全民健保的撑腰,台湾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像是在为此次完胜瘟疫,做着铺垫。

(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在国际上声名显赫。)
台湾社会直到今天也没停工,朋友刚刚还举办过二十多人的聚会,唯一个单位内如果有一位确诊病例,整个单位才会被隔离14天。
但是,全社会完全避退在家不能动弹,每天听联邦、州、郡和市各级政府报出触目惊心的病例数字,目睹台湾遏制新冠的“作业”,西方社会还是多有诟病,他们把如此防控称为“技术侵入性监视状态”。特别是将”国家医疗保健数据库”与海关和旅行记录进行实时集成,以及使用政府发给的手机来远程监控隔离,很多西方分析认为:“东亚式国家社会控制方式,应该不会在个人主义的自由美国普及发展。”
说起来,台湾一直都是亚洲民主角力最甚地区,常年累月涌动着政坛打斗。去到台北街头坐出租车,太多司机都是绿营拥趸,他们与乘客常会因为政治执念不同吵到不可开交,暴怒的司机甚至会把客人随地抛弃。

(台湾“立法院”等机构常年打斗不断。)
多年来看到台湾“立法院”等机构拳打脚踢的“民主进程”,说是去“立法院”开会“先要看看自己的身体够不够好”,但在这次抗疫道路上两党出奇地目标一致,叹为观止。
“目前的疫情在台湾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大家很有默契地知道在电梯里面尽量不要互相说话,跟朋友接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对方最近有没有离开过台湾?大家在彼此闲聊中也会主动知会对方,自己的行踪历史。”
今天,陈时中的指挥中心宣布,未来台湾将广设采检所和重度收治医院,且不排除视需要纳入基层诊所负担采检工作。“疾管局”官员私下表示,未来确诊轻症者,不排除不入院治疗。这项宣布,显示台湾地区为保全医疗体系不崩塌,选择去走新加坡模式。

(波切利复活节演唱会的室内部分。)

(波切利复活节演唱会的室外部份。)
今天是复活节,意大利著名歌者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独自在空无一人的米兰大教堂内外做了名为《希望之歌》的演唱。
没有掌声和喝彩,仅有教堂的管风琴手Emanuele Vianelli一人担任伴奏。整个世界只能在居家的客厅或者床边独自观赏,多少人听得痛彻心扉。
演出时但见室内座椅全空、室外四野寂静,波切利瘦削的身躯渺小地映衬在米兰教堂硕大无朋的空旷下,有风吹佛,他的头发随之飘起,让我看出太多苍凉和无力。
米兰也是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寓意中的感受,凌乱复杂。
曾几何时,拥抱和亲吻成为加害彼此的武器,不去探望父母反成最高的关怀。

(我所在社区15岁的九年级少女Amber Cui,正在自家后院操纵无人机进行拍摄。)
洛杉矶持续了一周的狂风恶雨终于在昨晚打住,有好几天,听着窗外咆哮敲打的风声雨声,面对长无尽头的隔离、限行和口罩,感觉颓唐。
昨晚雨住之后洛杉矶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双彩虹,紧接着我忽然看见我们社区才满15岁的九年级少女Amber Cui,在自家后院阳台上拍下的雨后豪情。

(Amber Cui的无人机拍摄作品绝顶大美。)
这也是她第一次使用无人机拍摄,精准摄取了洛杉矶当时当刻气冲霄汉的天象地貌。在这样一个无所指望的平凡傍晚,Amber Cui作品构图和色彩展现的绝顶大美,让我感动不已。
意念深陷至暗的黑夜,永远不要忘记酝酿艳阳,这怎么不是无言的今天,给予的暗示?
云蒸霞蔚,终会加冕。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